死囚

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,约定次年来问斩,最终回来多少人?

贞观六年腊月,长安城监牢大门一夜敞开,389名死囚戴着“特许回家”的木牌,像候鸟一样四散飞向州县。这不是童话,而是2023年陕西新出《狱簿》残片上墨迹尚存的真事——那多出的一人,因“疽发背”被当场扣下,数字从“390”改成“389”,《资治通鉴》从此少了一格。

粮价 李世民 死囚 木牍 金吾卫 2025-11-18 00:56  2

秋后问斩:古人处决死囚,为何偏要到秋天?

你有没有想过——为什么古装剧里,犯人被判死刑,从来不说“明天就砍”,而是冷冰冰一句:“秋后问斩,不得有误。”好像老天爷定的规矩,谁都不能改。可问题是:春天不行吗?草长莺飞,多适合送葬;夏天不行吗?太阳一晒,尸体还不臭得快?冬天不行吗?冰天雪地,正好冻成标本!偏

古人 杀人 帝王心术 天人感应 死囚 2025-11-13 22:40  2

我揽下了一项极为特殊的差事——替死囚延续香火、留下后代

那一晚,月光如薄纱般轻柔地洒落,却也带着几分朦胧与迷离,屋内的烛火微微晃动,闪烁不定,仿佛随时都会熄灭。就在这间简陋至极,却又隐隐透着几分诡异气息的屋舍里,我与他不期然有了肌肤之亲,如同春风拂过,带起一阵难以言说的旖旎。那一夜,我们俩都深陷在一种复杂得难以名状

清河 馄饨 婆母 死囚 萧昱 2025-10-13 21:55  3

把好人当坏人写,把坏人当好人写?观唐朝君主李世民?

“把好人当坏人写,把坏人当好人✍写"一一看一代明君李世民: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良心发现,开创了贞观之治。唐朝二代君主李世民,为了争夺太子位而"玄武门之变",杀死两兄李建成李元吉,后逼父退位,杀死十个侄子,其父在愤懑中去世。无论多么大的“正当防卫理由",杀兄逼父

唐朝 李世民 君主 水能载舟 死囚 2025-10-28 20:42  2

古时候,死囚行刑前一晚,为何允许妻子入狱同住?原因很现实

在东汉末年的洛阳大牢里,阴沉的空气中弥漫着死气沉沉的气息。铁链拖过石板的声音在寂静的牢房里回荡,惊飞了几只栖息在梁上的蝙蝠。李三,一名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盗牛犯,刚被解开铁链。他的镣铐重重地掉在地上,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。就在这时,狱卒推门而入,带进来一位身披头巾的

县令 死囚 盐商 死囚行刑 盗牛 2025-08-22 23:30  4

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,约定过年后再斩,最终回来多少人?

西安碑林博物馆里,《贞观政要》的碑刻字迹斑驳。其中 “恤刑慎杀” 四字,藏着一段 1400 多年前的传奇。 公元 632 年冬,长安监狱的铁门吱呀作响。390 名死囚戴着枷锁,等待秋后问斩。谁也没料到,皇帝李世民会给他们一个匪夷所思的选择。 “放你们回家过年,

李世民 魏徵 死囚 王五 死牢 2025-09-25 16:29  4

美国300斤死囚因太肥,找不到血管注射死刑,被折磨6分钟才死透

古代的刑罚,可以卡BUG钻空子,比如斩首就是一刀,如果这一刀没斩断,那刽子手便不能继续行刑了,这叫命不该绝。近代的话,修复了这个BUG,有个女死刑犯,枪决没死,在殡仪馆“复活”,家属希望放了她,但还是被补枪带走,毕竟判的是死刑,枪决只是执行方式的一种。

美国 米勒 血管 贾维斯 死囚 2025-09-22 14:19  6

信者赢天下

唐朝史学家吴競在其代表作《贞观政要·诚信》中指出:“上不信,则无以使下;下不信,则无以事上。信之为道大矣。”所谓诚信,即诚实守信,是诚实和信用的合称,是儒家的核心思想。孔子认为,“兵、粮、信”三者中,“信”为最重。“诚”指内,诚实为人;“信”指外,信守诚恳待人

李世民 季布 死囚 信者 刑法志 2025-09-10 07:00  9

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探亲,约定次年秋天自觉回来,结果如何

这个“大赦天下”的做法啊,对于很多古人来说,有点像冬天来了一场义务“送温暖”。咱们从电视古装剧也能见到,有了新皇上登基、改年号,官府就宣通知:能赎罪的赎罪,甚至连关着的杀人犯也“沾了光”。可大赦又不是一般的宽容,它是标准的大手笔——皇帝亲笔一道文书,直接放掉一

李世民 唐太宗 死囚 大赦 宽政 2025-09-07 11:05  6